大跨度轮盘翻堆机凭借覆盖范围广(跨度可达 5-10 米)、移动灵活的优势,成为规模化堆肥场(如大型养殖场、有机肥生产基地)处理畜禽粪便、秸秆等有机废弃物的核心设备。正确操作不仅能延长设备寿命,更能通过优化翻堆效果提升堆肥发酵效率,缩短腐熟周期。本文结合设备特性与堆肥工艺,提供一套实用的操作指南。
场地清理:作业前需清理堆肥区的硬物(石块、金属件)和障碍物(水管、电缆),避免轮盘刀片碰撞受损。同时平整地面,坡度不超过 3°,防止设备倾斜导致翻堆不均。
物料预处理:确保待翻堆物料的水分含量在 50%-60%(手握成团、落地即散),若水分过高(>65%),需提前掺入秸秆粉调节;物料堆高控制在 1.2-1.8 米,宽度不超过设备跨度的 80%(如 5 米跨度设备,堆宽建议≤4 米),为轮盘翻抛预留足够空间。
设备检查:重点检查轮盘刀片(磨损量超过原尺寸 1/3 需更换)、轮胎气压(保持 0.8-1.0MPa)、变速箱油量(油位在刻度线中间)及制动系统,确保各部件灵活运转。
接通电源后,先空载运行 30 秒,观察轮盘旋转方向(顺时针为正常),听有无异响。
根据物料特性调节转速:处理纤维类物料(秸秆、树枝)时,转速调至 18-22r/min,利用高速剪切力打碎纤维;处理高粘度物料(如鸡粪)时,转速降至 12-15r/min,避免物料粘连轮盘。
单向递进法:适合长条形堆体,设备从堆体一端开始,沿直线匀速前进(速度 2-3m/min),轮盘深入物料层 0.8-1.2 米,确保上下层物料充分翻转。每趟翻堆重叠宽度≥50cm,避免漏翻形成死角。
往复交叉法:针对大面积堆肥区,先沿横向翻堆,再沿纵向交叉作业,使物料形成网格状翻动痕迹,氧气渗透更均匀。此方法可使堆体温度差控制在 ±2℃,发酵更同步。
深度调节:通过液压杆调整轮盘高度,初期翻堆(第 1-3 天)深度为堆高的 2/3,促进物料快速升温;中期(4-7 天)加深至全堆高,打破底部厌氧区;后期(8-15 天)浅翻至 1/2 堆高,防止热量过度流失。
频率设定:根据堆温变化调整翻堆频率 —— 堆温升至 55℃以上时,每天翻堆 1 次;温度超过 65℃时,增加至每天 2 次(早晚各 1 次);温度稳定在 55-60℃时,可每 2 天翻堆 1 次,既能杀死病菌,又能避免过度翻堆导致的热量损耗。
纤维含量高的物料(如玉米秸秆):适当提高转速(20-22r/min),延长单次翻堆时间(每米堆体耗时 30-40 秒),确保纤维被充分切断,透气性提升 40% 以上。
高水分物料(如猪粪):降低前进速度(1.5-2m/min),配合浅翻(深度 0.6-0.8 米),加速水分蒸发,每天可使物料含水率降低 2%-3%。
混合物料(粪便 + 秸秆):采用 “高速 + 中速” 交替模式,先以 20r/min 打碎结块,再以 15r/min 混合均匀,使碳氮比更稳定(维持在 25-30:1)。
高温季节:选择早晚时段翻堆,避免正午高温导致物料水分快速流失;翻堆后可在堆体表面覆盖透气膜,减少热量散逸。
低温季节:提高翻堆频率(每天 1-2 次),利用翻抛产生的机械热辅助升温;若堆温低于 50℃,可减少翻堆深度(0.5-0.8 米),集中热量促进微生物活性。
每次作业后清理轮盘上的缠绕物(秸秆、塑料),检查刀片紧固情况,每周加注一次锂基润滑脂(重点部位:轮盘轴承、变速箱)。
每月检查轮胎磨损和气压,每季度更换一次变速箱齿轮油(选用 46 号抗磨液压油),确保设备动力输出稳定。
操作人员需佩戴防尘口罩、防滑鞋,严禁在设备运行时攀爬或伸手接触轮盘。
遇到突发情况(如刀片卡滞),立即按下急停按钮,断电后再排查故障,禁止带故障作业。
山东某规模化养殖场采用 5 米跨度轮盘翻堆机处理鸡粪与秸秆混合物料,通过本文操作指南优化后:
翻堆均匀度从原来的 75% 提升至 90%,堆体各区域温度差缩小至 1-2℃;
发酵周期从 25 天缩短至 18 天,日产有机肥量增加 30 吨;
轮盘刀片磨损率降低 50%,设备月维护成本减少 2000 元。
正确操作大跨度轮盘翻堆机的核心在于 “因料制宜、因时调整”—— 根据物料特性优化转速与深度,结合堆温与环境控制翻堆频率。遵循本指南,既能让设备发挥最大效能,又能使堆肥发酵更高效、稳定,为规模化有机肥生产提供有力保障。如需了解具体机型的操作细节,可联系设备厂家获取定制化指导。
手机:18603847333
电话:
邮箱:807586248@qq.com
地址: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新310国道任庄村
郑州华之强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豫ICP备19034113号-16